本站讯(学生记者李晨)起跑、腾空、过杆——在男子跳高决赛场上,音乐舞蹈学院2022级舞蹈学学生潘在润的每一跃,不仅是对高度的挑战,更是一场力与美的视觉盛宴。在我校第26届运动会上,一群来自艺术专业的学子惊艳赛场,他们将舞台上的专业素养融入体育竞技,成为诠释学校“美育与体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最生动注脚。
舞台的延伸:身体控制力成就赛场优势
潘在润最终以3.5分的成绩在男子跳高比赛中喜获第七名。他采用的“背越式”跳高,在空中展现出优美的弧线,其身体的舒展性和对重心的精准控制,赢得了现场阵阵喝彩。“舞蹈训练赋予了我出色的身体感知力和协调性,”潘在润在赛后分享道,“起跳时如何发力,过杆时如何控制肌肉‘旋’过去,这些感觉和舞蹈中完成一个高难度腾跃是相通的。”
体育学院王老师从专业角度分析:“艺术生对身体形态、空间位置和肌肉发力的控制有长期训练的基础,这使他们在跳高、跳远等需要技巧和姿态美的项目中独具优势。这是‘以美健体’的直观体现。”
另一种节奏:从琴房到跑道的韵律转换
在备受瞩目的百米赛道上,另一位来自音乐舞蹈学院2024级音乐学学生袁宇轩同样引人注目。他的起跑与冲刺,蕴含着独特的节奏感。“音乐是有节拍的,跑步也一样,”袁宇轩笑着说,“日常的乐理和节奏训练,让我对发令枪响后的步频调整、呼吸配合更有直觉。冲刺时,我仿佛在演绎一首激昂的进行曲。”

融汇贯通:五育并举塑造完整人格
赛场外,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同学用速写本记录下运动员的拼搏瞬间,将体育的动态之美凝固于笔端;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啦啦队则用充满节奏感的打击乐为选手助威,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

“我们鼓励艺术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这并非要求他们成为专业运动员,而是希望他们体验另一种形式的身体语言和情感表达,”音乐舞蹈学院刘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育滋养心灵,体育强健体魄,二者共同作用于一个完整的人的培养。学生在跨领域的实践中获得的综合素养,将让他们终身受益。”
本届运动会上,艺术生们用他们的出色表现证明,美育与体育并非两条平行线,而是可以相互交融、彼此赋能的生命教育。这正是我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人才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宜春学院育人体系的深度与活力。
图文一审:袁 哈
图文二审:聂小凤
图文三审:李 磊
责任编辑;李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