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

【本科教育教学巡礼・优秀教师专访】以乐为炬,育人为光 —— 访宜春学院优秀声乐教师王英

更新时间:2025-07-24文章作者:yywd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点击次数:14

本站讯(学生记者 刘平慧)在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琴房里,总能听到清亮婉转的歌声与耐心细致的指导交织。这里是声乐副教授、声乐教研室主任王英深耕教学的阵地。从童年与音乐的初遇到如今成为桃李满天下的教育者,从舞台上的获奖歌手到讲台前的金牌教师,她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 "以乐育人" 的初心。

缘起戏曲,与乐结缘终不悔

谈及与音乐教育的缘分,王英老师的思绪回到了童年。“我从小就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跟着老师学习的日子里,那些抑扬顿挫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正是这份最初的热爱,为她日后的音乐之路埋下了种子。

2003 2004 年,王英老师前往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进修,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这段经历让她在声乐专业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也让她对 “音乐教育”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邹文琴教授不仅传授演唱技巧,更教会我如何用音乐传递情感、用教育点燃热爱。” 从接触戏曲到专攻声乐,从个人演唱到投身教学,王英老师始终怀揣着对音乐的赤诚,坚定地选择了音乐教育这条道路。“能把自己热爱的事业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是人生最幸运的事。”

教学相长,实践赛场育新苗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王英老师逐渐形成了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的独特教学方法。她坚信,声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唯有在真实的舞台与赛场中,学生才能真正突破自我。  

我总是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追求名次,而是让他们在压力下快速成长。” 王英老师解释道,比赛中的灯光、评委的目光、与其他选手的交流,都是课堂之外的宝贵历练。她会为学生量身定制参赛计划,从曲目选择到情感表达,从台风塑造到心理调节,事无巨细地指导。2018 年,她指导学生朱彤斩获江西省第五届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 “歌唱与钢琴伴奏” 本科组单项一等奖;2024 年,在首届江西音乐小金钟声乐展演中,她指导的学生表现亮眼,她本人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第一名)。

谈及印象深刻的学生成长故事,王英老师笑了起来:“有个学生一开始特别不自信,上台就紧张得忘词。我告诉她‘我们不求名次,就当是一次舞台练习’。结果她在比赛中越唱越放松,最后拿了奖,下台时眼里的光让我至今难忘。” 在她看来,教育的真谛不是 “要求”,而是 “唤醒”—— 唤醒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唤醒他们潜藏的自信与潜力。

以赛促教,在交流中精进自我

作为一名深耕一线的声乐教师,王英老师从未停止过自我提升的脚步。她自己也是 “赛场常客”,2014 年曾在第五届江西艺术节声乐大赛中斩获青年组民族唱法一等奖。“只要有合适的比赛,我都会去参加。”她坦言,赛场是最好的学习场,“看到优秀的选手演唱,能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表达风格;和同行交流,能碰撞出教学的新思路。”

这种 “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渗透在她的教学与研究中。她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校级课题,如宜春学院 2023 年校级课程思政一流课程(“金课”)建设项目《声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赣剧饶河现代戏音乐艺术研究》等,将赛场与课堂的经验融入学术研究,再用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形成了 “实践 - 研究 - 教学”的良性循环。


寄语后学:德行为先,勤学不辍

对于有志于走上音乐教育道路的青年学子,王英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恳切的建议:“音乐教育者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才是‘音乐者’。为人师表,品德是第一位的,只有自身品行端正,才能真正引导学生。” 在她看来,专业技能可以通过练习提升,但品德修养则是立身之本。

同时,她强调 “终生学习” 的重要性:“音乐艺术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持续更新,停下学习的脚步,就会被时代淘汰。” 无论是跟着前辈请教、在赛场历练,还是深耕学术研究,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始终充满活力。

从戏曲少年到声乐名师,从舞台表演者到教育耕耘者,王英老师以音乐为炬,照亮了学生的成长之路;以育人为光,诠释着教师的初心与担当。在宜春学院的校园里,这样的坚守与热爱,正滋养着更多音乐种子破土而出,向阳生长。

图文一审:袁 哈

图文二审:聂小凤

图文三审:李 磊

责任编辑:袁志成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