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

【本科教育教学巡礼·优秀教师专访】以舞为翼,以育铸魂——访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邱艳

更新时间:2025-07-17文章作者:yywd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点击次数:10

     本站讯(学生记者 袁宇轩)邱艳老师始终秉持以舞育人、传承创新的教育理念,将舞蹈艺术与教育使命深度融合,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她的教育故事,诠释了一位舞蹈教育者的责任与坚守。

专业筑基:从技法到理念的深耕

邱艳老师的舞蹈之路始于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编导系,本科阶段系统钻研编导理论与舞台表达,筑牢艺术根基。后赴北京舞蹈学院研修芭蕾舞,这段经历成为她专业突破的关键——芭蕾对控制力、线条感的极致追求,让她深刻领悟“动作科学”与“舞感表达”的关联,更将舞蹈解剖学知识融入教学,为精准指导学生奠定基础。

舞蹈不仅是技巧,更是身体与情感的对话。”她将研修所得转化为教学养分,在课堂上既强调芭蕾基训的规范性,又引导学生理解动作背后的美学逻辑,让专业积淀成为育人的基石。

教学创新:从共性到个性的引领

邱艳老师秉持“专业为基,品格为魂”的教学理念,拒绝“模板化”训练。对零基础学生,她制定个性化方案,用鼓励性评价帮他们建立信心;指导比赛时,结合学生气质定制作品,通过“角色代入法”让学生先“演”再“跳”,激发表现力。

她善用“身体对话”教学法:让学生围绕主题即兴发挥,再从中提炼动作精髓,融入芭蕾训练逻辑,使课堂既有科学训练的严谨,又有艺术表达的灵动。这种创新让她两获“优秀班主任”,更让学生在省级舞蹈比赛中屡创佳绩。

编创赋能:从传统到现代的融合

邱艳老师的编创作品兼具艺术性与生命力,灵感多源于地方文化与学生状态。她以靖安“香花和尚舞”为素材,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舞技法结合;在《红军帽的记忆》中,用肢体语言讲述红色故事,让舞蹈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好的作品要让观众共情。”她注重动作的情感张力,编排时既保留芭蕾的线条美感,又融入生活气息,使作品在江西省大学生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独特魅力。

科研拓路: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在教学与编创之余,邱艳老师深耕科研,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10余篇论文。《靖安“香花和尚舞”的保护与传承》等研究,皆源于课堂中对地方舞蹈教学的思考,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互哺。

她常对学生说:“跳舞要用心,研究要落地。”鼓励年轻教师从教学困惑中找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经典作品培养研究思维,让科研成为艺术成长的助推器。

未来展望:从当下到长远的坚守

谈及未来,邱艳老师计划系统梳理芭蕾基训教学法,推动非遗舞蹈进校园;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舞蹈教学模式,让更多人感受舞蹈之美。“舞蹈教育是用身体传递精神,我想让这份传承更有力量。”

从课堂上的反复示范到舞台上的精彩绽放,从编创时的灵感迸发 to 科研中的深度探索,邱艳老师始终以舞者的执着与教育者的热忱,在舞蹈教育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她用每一个精准的动作、每一次耐心的指导,诠释着“以舞育人”的真谛,让舞蹈艺术的种子在更多学子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他们的光彩。

图文一审:袁 哈

图文二审:聂小凤

图文三审:李 磊

责任编辑:袁志成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