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

【本科教育教学巡礼·优秀教师专访】乐教深耕,爱业昭明—— 访宜春学院优秀钢琴教师余澜

更新时间:2025-07-17文章作者:yywd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点击次数:10

    本站讯(学生记者 袁志成)在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余澜老师的课堂总带着一种特别的魔力——既能让学生沉浸在国际音乐教学法的严谨中,又能感受到本土音乐文化的鲜活。这位曾踏出国门访学、归来后潜心探索教学融合的教师,正用对音乐的执着与对教育的热忱,为一批又一批学生铺就通往音乐教育领域的成长之路。

从实践到课堂:用专业积淀筑牢教学根基

 要教好学生,自己得先有过硬的专业功底,更要懂学生、爱学生。”这是余澜老师对音乐教育的理解。作为深耕钢琴教学与音乐教育领域的教师,她将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融入课堂,尤其注重教学法中节奏训练等方法的运用。“专业学生能做好,但更要学会怎么教别人做好,这才是关键。”

在她的课堂上,反复示范、细致讲解是常态。“音乐是听觉与感觉的艺术,得让学生先‘听明白’‘感受到’,才能‘教得好’。”凭借这份对专业的严谨和对学生的负责,她荣获“金牌主讲教师”“优秀主讲教师”等称号,而她总说:“这些都是学生和教学给予的肯定,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教学有新法:让音乐教学扎根实际需求

余澜老师的教学创新,源于一次重要的访学经历。她曾公派至星海音乐学院,师从教育学院院长辛教授,接触到“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这让她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转变。“以前可能觉得学生要弹好高难度曲目才叫厉害,访学后才明白,对未来要做中学音乐老师的学生来说,把钢琴变成教学辅助工具更重要。”

于是,她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弱化对高难度曲目的刻意追求,转而强化弹唱结合、伴奏应用等实用技能。同时,她深耕奥尔夫、柯达依等国际教学法,独创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作、一对一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技巧。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不仅专业能力稳步提升,更学会了如何将音乐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育人有温度:亦师亦友的“引路人”

在专业上,余澜老师以严格著称,对学生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处节奏都要求精准;但在生活中,她却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余老师会记得我们每个人的薄弱点,专门给我们加练;遇到比赛紧张,她会陪着我们彩排到很晚。”学生们这样评价她。

作为教师,她关注着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制定专属练习计划,自掏腰包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购买学习资料,毕业时还会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出谋划策。18级学生陈莎莎便是受益者,从进校时钢琴基础薄弱,到在省级师范生基本功比赛中获奖,再到成功举办毕业音乐会,背后都离不开余澜老师的耐心指导与鼓励。这份温暖,让她成为学生心中最信赖的“引路人”。

传承有方向:让本土音乐焕发新活力

 “音乐教育不只是教技巧,更是传文化。”余澜老师始终这样认为。她主持参与多项关于地方音乐、赣西民科的科研项目,将江西宜春的本土民间音乐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扎根本民族文化,我们的本土音乐就是最好的素材。”

如今,她正推动课程融汇贯通改革,计划将乐理、和声等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形成整体的音乐思维;同时探索钢琴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让教学更贴合时代需求。她常对学生说:“要爱音乐、爱教育,更要懂传承、会创新,这样才能让音乐教育之路走得更远。”

从课堂教学到文化传承,余澜老师用音乐搭建起育人的桥梁,以教育传递着音乐的温度。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音乐教育者的坚守与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中成长,让每段旋律都能传递文化的力量。

图文一审:袁 哈

图文二审:聂小凤

图文三审:李 磊

责任编辑:袁志成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